改變 不能一直等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8/11/20
所幸研究也指出,仍有相當多數的工作,至少在短期內不容易消失,而這些工作多半是強調人際互動、創意、需要適應細微差異,或是能因應不可預見的變化,也就是說,越是制式有系統的工作,將越容易被科技替代。
因為這個明顯的趨勢,許多先進國家早已從教育著手,無論是改變課程與教學方法,或是運用新的學習科技,就是要盡早為孩子建構能因應快速變遷的能力。台灣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也搭上這波浪潮,希望建立更適性的素養導向學習。
問題是,家長們準備好接受這樣的改變嗎?學校老師們準備好執行這樣的改變嗎?顯然,目前的答案也是讓人憂心的。面對改變的趨勢,許多家長關心的是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,而非如何讓孩子學習探索自己?許多老師在意的是影響課程進度,而不是如何培養素養導向教學的能力?
家長常希望孩子別輸在起跑點上,偏偏對於改變這件事,多數家長卻喜歡以靜制動,先等別人成功再說,但孩子的青春有多少年可以等?四十年來光纖傳輸的速度已提高了超過180萬倍,很多以前總認為是不可能的科幻也一一實現,然而多數家長仍用過去二三十年的經驗,在思考孩子未來十年的學習,這恐怕才是教育現場改變最大的阻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