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脫思維 幫偏鄉小校找活路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6/3/30
政府希望裁併偏鄉小校,單純原因就是不符合財政上的經營效益,這些小校各年級學生通常是個位數,甚至有老師比學生多的情形,所以從數字上來看,那些學校是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。
然而,這些偏鄉學校除了國民教育功能外,往往還扮演著維繫社區情感、推動社區發展的重要角色,一旦這些學校被裁併掉,很可能會加速社區的退化,這也是反對廢校者的最大憂慮。
其實這兩難並非真的無解,這幾年也有學者提出建議,例如增加組織彈性與扁平化來減少編制人力,或利用混齡教學來降低班級數和老師數,這些減少成本的方法,過去可能會受限於法規課綱無法做,但實驗教育三法訂定後,已給了足夠的法源依據。
然而,消極的降低成本,只能維持小校的基本存續條件,長期來看,仍然不利於這些學校發展,必須用更積極的態度和方式,才能讓偏鄉學校重現生機。法律規範解套後,政府可以更大膽地實驗創新,依照其社區屬性和需要,發展出偏鄉學校的特色,吸引孩子與家長。
至於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問題,除了向中央尋求支援,還可透過減稅獎勵等機制,積極尋求民間企業支持,以長期認養的方式,讓這些學校有更充足的資源改善環境和聘請人力。
在既定的思維下找解答,偏鄉小校大概都沒什麼活路,若能跳脫框架,採取更積極的作為,他們還是有機會找到生機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