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也需適性發展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7/7/18
現今台灣教育市場因為供過於求,可說是消費者強勢的市場。也就是說,就算對公校沒信心,若私校無法辦出特色和品質,家長也未必會埋單;同樣的,也有很多辦學用心的公立學校,做出顯著的成效吸引家長,不僅額滿甚至增班。換句話說,辦學的成果才是招生成敗的關鍵。
當然,在多元化的社會中,不同學生和家長對學校辦學成果的需求也會不同。在過去,升學績效是多數家長非常看重的;但這些年來,越來越多家長渴望的不是傳統制式的學習型態,強調嚴管勤教已無法滿足這些家長的期待,他們希望給孩子更多探索的機會,能依據孩子的興趣專長給予不同學習發展空間。在公立學校強調均質化的限制下,部分私立學校甚至實驗學校,就成了這些家長的選擇。
這樣的多元發展應該是正常現象,也是政府應鼓勵的方向,尤其,近年的各級課綱都強調適性發展。不僅是私立學校,公立學校也同樣需要建立特色和品質才招得到學生。可惜政府雖然鼓勵學校發展特色,卻在許多制度要求每個學校都要一致。
開放才能多元發展,多元才能提供適性的環境。不僅學生需要適性教育,學校也需要適性發展,依各自的特色給予更寬廣的發展空間。既然適性教育是當前政策的主軸之一,政府就該以更開放的態度去面對學校的經營,無論公私立學校都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