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不能只靠夢想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6/9/6
國外的確有許多年輕人是在工作後才決定讀大學,但國情不同,就業環境也不同,要先體驗人生或工作,對台灣的高中畢業生來說,能有多少機會找到他們「想做」的工作?往後一步想,我們的政府能給他們多少後續「能讀」大學的機會?往前一步想,我們的高中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「想做」什麼?沒有足夠的保障和誘因,高中生何以要這樣做?
如果要從制度上做改變,會牽涉到入學方式改變、高中課程修正、勞動市場條件等因素,都是極為艱難的任務。尤其當社會價值觀與政策明顯對立時,除非政府有足夠強大的政策規畫與執行能力,也有足夠的條件跟社會各界溝通,否則多半難以如願。
但從教育的理想來看,這是很值得鼓勵的方向,也並非做不到。例如讓大學有更多的入學機制和課程彈性,在大學申請階段加計工作經驗,甚至參照國外作法,用證照或工作經驗抵免部分學分或修業年限,或許都是可以嘗試的作法。
此外,就算多數高中生畢業仍直接考大學,教育單位還是應該要加強高中生對自我認識與職業探索的機會,例如讓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職場見習,並同樣納入學分計算。而政府可以訂出獎勵制度,讓勞動市場提供更多見習機會。
蔡總統對著學生訴說她的夢想,但這件事情恐怕不是學生自己「想」就做得到的,期待執政者能更有方法和魄力,用務實的作法來實現她的夢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