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逃避師資供需的結構問題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3/8/20
去年起國中小教師恢復課稅,為了彌補教師的「損失」,只好讓老師們減課,原以為多出來的節數可以增加正式教師員額,結果學校教師編制仍受班級數限制,多數學校還是只能聘代理教師,或以所謂的鐘點教師因應。然而那種類似工讀生形式的鐘點教師,根本難以吸引具備教師資格者,各校只好各顯神通,自求多福,能找到相關專業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來任教就算幸運了,哪還顧得了其教學品質?這是問題之二。
一旦順利考上公校正式教師,基本上就像公務員一樣獲得相當程度保障,以現今的教師法對教師的保護程度來說,除非違規情節非常嚴重,否則在教評會老師人數需過半的條件下,真正因教學不力或無法勝任工作而被提報不適任教師者非常少,因此被解聘、停聘或不續聘者恐怕更微乎其微。因此教學品質提昇這件事,就算有魄力的校長主任想推動,也得依賴老師的良知良能才行,這是問題之三。
這些師資供需與淘汰問題,有因制度不當所致,也有因環境變遷所生,這次教育部組織調整,既然把師資培育和藝術教育另併成一司,希望能先正視這些結構問題並設法改善,否則師資結構基礎不穩,想推動教師專業發展,恐怕會如緣木求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