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化教學 要掌握目的與評量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9/11/28
然而這樣的改變,是否真正有效提升學習效果?其實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。尤其最常聽到家長擔憂的是,學是學的很快樂,但考試的成績好像沒什麼明顯改變,甚至因為怕學的不夠紮實,放學後還是安排孩子進補習班再加強一下比較安心。
這種現象一直是教育改革難以突破的問題,原因之一是家長對學習的觀念尚未真正轉變,還是習慣以紙筆測驗來斷定孩子學習的成效。當考卷上的分數比其他人少一些,很容易就會對教學活化感到質疑。
有時問題來自活化教學的過程,老師雖努力設計各種創意的教學方法,讓學生進行體驗、探究、操作或發表,卻忽略了這些學習活動與該單元學習目的的關連性,學生忙了老半天,等面對作業或考題,才發現未必學到該學的知識和能力。
另一方面,學校老師在活化教學時,也可能忽略了選擇相對應的多元評量方式,例如讓學生進行了一段精彩的討論和思辨後,發下去的還是一份傳統的測驗卷,裡頭仍充滿著以記憶或演算為主的題目,當學生難以把課堂上的學習經驗立刻轉化成快速答題的技巧,就只好求助於傳統的精熟學習。
教學活化只是過程,必須扣合前端的學習目的與後端的多元評量。新課綱實施之後,老師必須花更多心力去掌握學習指標,才能讓教學活化更切合學習目的,並且選擇更適切的多元評量方式,讓活化教學達到預期的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