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秀不能只看分數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5/10/13
日前大學入學管道到底該增加指考分發的比例?還是以推薦申請為主流?幾所頂尖大學的不同看法引起許多討論,也各有支持的論點。不過這個問題的背後,所蘊藏著對優秀學生的認定價值,其實更值得思考。
會讀書考試的學生,代表其具備相當程度的學習能力,對於學術傾向較高的高等教育而言,這種學習能力也很重要,但也只是應具備的其中一種能力。其他如對知識的批判思考、對自我的認知期待、對社會的理解關懷等等,都應該是優秀大學生很重要的特質。
如前幾天新聞報導2位建中學生為校刊編輯的主題,自己安排行程籌措旅費,前往冰島完成人物採訪,這樣的勇氣和執行力,就不是學科考試能測驗顯示的能力。
有人說多元入學是多錢入學,實際上展現學習志趣的方式有很多種,不一定得花大錢學才藝或到國外交流,也非要做出包裝精美的備審資料不可。
重點是如何讓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依循自己的興趣志向,運用有限的資源,發展真正的適性學習,然後累積足夠的學習經驗和佐證資料?關鍵應該是適當的引導和足夠的探索學習時間,而不要有應付不完的考試和作業。
些微的分數差異代表的學習能力其實沒什麼差別,但學生的性向和志趣卻可能天差地別。有研究分析過去大學聯考的成績分布,發現都會地區學生也明顯優於偏鄉地區,代表單純考試不見得比較公平。透過推薦申請管道,加上固定比例分配,反而更有機會彌補經濟的落差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