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適性再揚才
- 作者:李萬吉 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- 2016/6/14
與其說是大家對十二年國教政策和制度更了解,倒不如說是越來越清楚這些規則的改變,越來越符合多數考生和家長的習慣和期待,也就是捨去那些刻意的模糊,讓排序方式越簡單,讓分數差異越清楚越好。因為這樣就更容易比出高下,更好設定每個考生該選擇的學校。
於是,已有國中大膽預測今年該校會有多少學生進入建中、北一女或前三志願,因為那些會考分數夠高的學生,「理當」都會以這些傳統的明星高中為首選。所謂的「適性揚才」,看起來是先判斷學生能揚多少學科才能,再來決定他適合的學校屬性。
也因此先後排名一直難以改變,多數家長對十六歲以下的孩子,關心的重點總在於「考多少分?」「排第幾名?」等到了高二,才開始問「想考哪一類組?」到了高三考大學了,才問「想讀什麼?」
偏偏攸關未來的重要課題,多數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少有機會去好好探索和思考,然後又被逼著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定,於是只好再用同樣模式,先秤秤自己的斤兩,再來決定適合走哪一行?所以那些學測滿級分的學生,會選擇的科系大概預料得到,他們若想選擇冷門科系,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氣去面對周遭人們的「關心」。
「適性揚才」不是升高中或大學的議題,也不是十二年國教政策的口號,而是每個孩子原本應受的對待。只是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,要達到這個理想還有很大一段距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