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軒文教集團-最專業的教育集團
  • 最專業的教育集團
回到頂端

人生勝利組?

人生勝利組?
我們在新聞報導中常看到一些角色用語,如科技新貴、博士男、富二代等等,而這些用語其實隱含著某種價值觀,通常以學歷、職業、財富等條件,來設定這些人應有的行為模式或社會地位。近來更出現「人生勝利組」這個詞,形容那些出身好、學歷高、收入豐的人,好像他們註定在這個競爭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。因此當這些角色做出與社會期待不同的行為或想法,媒體總會刻意呈現角色名稱和其行為反差,如博士賣雞排、科技新貴遭騙等,或人生勝利組過不了情關之類。

這種觀念代表我們還缺乏多元性的社會價值,就如同古人所說的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。於是多數人汲汲於追求某些特定標準,好讓自己被視為勝利組之一,忽略了每個個體與生俱來的差異性與特殊性。當這些所謂的勝利組迷失了自己,承受不了挫折,甚至犯下傷人害己的錯誤時,往往才讓人感到不解和遺憾。

不幸的是這樣的觀念,似乎從小就在家庭和學校裡被灌輸或潛移默化著。雖然教育目標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,實際上,我們期待的「好學生」,多半先從其課業成績看起,學校也把多數資源投放於此,對於品德、美學、群性、體能等方面的學習,總被看輕甚至忽略。就拿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推動來說,即使不斷強調要適性多元發展,課程增加彈性了,教學要求活化了,大家爭論最多的還是分數、排名、公平……等,這些能否比出高下的指標。

如果每個人的跑道、速度和目標都不盡相同,過程中或許有先有後,但終其一生如何定輸贏?最重要的還是引導孩子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舞台,專注於自己的長才,不斷突破自己,盡力做到最好,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是勝利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