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五月停課到現在,算是台灣學生最長的一次離校經驗,有人戲稱這是史上最長暑假,雖說期間各校努力實施線上教學,但學習模式和氛圍總是與實體上課不一樣,學生心態的確會較放鬆。如今疫情逐漸控制住,下周學生們將會回到學校,相信多數學生都非常期待,有些家長更是想要放鞭炮慶祝了!
這次的停課不停學,讓許多人感受到科技的發展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衝擊,甚至認為未來的學習型態難以回頭,數位學習的能量將會更快速發展。而這種學習型態的改變,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學習節奏這件事。
傳統的學習依賴學校,而學校則以「學期」作為規劃教學活動的依據,將老師需要教的、學生需要學的,有計畫的排入二十周的課程中,親師生都很自然會把注意力放在每堂課、每個單元、或者每個定期評量的完成度,並做為檢視教與學的績效指標。這樣制式的學習一旦久了,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疲乏,的確需要寒暑假適度的休息和調整,以便重新起動下一學期的學習。
然而,從中小學生的身心和智能發展來看,學習的時間未必要有這麼清楚的起迄界線,學習的範圍也不該侷限在固定的課程單元。寒暑假的作用,除了讓師生得以喘口氣稍做休息,更可以藉此讓學生有機會和時間投入其他的學習,包括自己有興趣涉獵的課外活動,或是補強學期間較不熟稔的內容。
當資訊科技打破學習的時空疆界,許多的學習不需要在教室裡進行,不受限在制式的教材單元中;甚至無法於學校的學科課程裡得到滿足時,教育現場也需調整習慣已久的學習節奏,用更彈性和適性的思維,讓學習有更多可能性和延續性,放假一樣可以不停學。
(圖照:Jackie Niam / shutterstock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