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學習不該是口號
每到兒童節前,多數小學總會特別安排各種慶祝活動,形式五花八門,有些是較為靜態的表演或作品展覽,藉此宣揚教學成果;有的是較活潑的同樂會或闖關活動,讓學生追趕跑跳,歡笑滿場。
更厲害的是來個上下課大翻轉,上課10分鐘,下課40分鐘,小朋友在學校裡玩整天,過癮極了!許多孩子會說好希望每天上學都可以這樣玩。
「好玩」似乎是兒童節活動最重要的元素,儘管活動規畫和舉辦會很辛苦,能看到孩子盡情的歡笑,師長們的心情應該會比平時更輕鬆愉悅。然而,學校畢竟是學習場所,除了歡樂之外,兒童節活動還應發揮更多作用。
有些用心的老師,會將平時教學的內容巧妙融入活動中,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;或者利用這個機會,設計平時課堂不易操作的體驗學習、合作學習、探究學習等方式,產生更多重的學習效果。
可惜精采歡樂的兒童節過後,許多孩子又得回到相對乏味的課堂,聽著老師解說課本中的知識,繼續抄寫著無趣的作業,應付著一張張的測驗卷。快樂學習只像愛莉絲夢遊仙境,是個不切實際的期待。
有些人說「快樂學習」只是一種口號,甚至是一種會降低學習成效的魔咒。那是因為沒有掌握真正學習的意涵,把學習窄化成知識的記憶,把成效侷限在測驗的分數上。
學校平時的課程不可能都像兒童節活動一樣好玩有趣,但這幾年在教學現場上,已有許多老師努力翻轉教學想法,擺脫傳統的講授教學方式,透過各種數位工具,結合多元的學習素材,利用分組學習,給孩子有機會上台發表,讓學習變得更有趣且更有效率。這些案例在許多分享平台上都可以找得到,要複製模式並不難,就看老師願不願意投入更多心力去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