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政策才能善用民間資源
日前媒體報導雲林日統客運因承受不了長期虧損,將出售總部大樓,甚至不排除收攤。此舉引起不少社會關注,擔心地方老人行動更加不便,也讓地方發展雪上加霜。事件雖為個案,卻凸顯地方客運業者經營困難的普遍現象,如今傳出停業可能,政府才說要討論補貼方案或協助轉型,顯然長期對此問題視而不見。
日統客運面臨的大環境問題很多,包括鄉下人口外移,高鐵衝擊國道客運需求外,搭乘人口高齡化,加上需自行吸收敬老優惠票價的成本,讓業者不堪負荷。即便業者想要改變加創新來吸引客源,卻被購車法規、工時限制等法規綁死,難有發展空間。
其實不只是地方客運面臨如此困境,其他社會福利制度也常見類似問題。也就是政府常一方面把應負擔的福利成本轉賴給相關業者,另一方面又限制業者的定價,等於強迫業者做慈善事業。以教科書為例,政府不僅長期壓低教科書的價格,連提供給老師的教師用書和教學指引也不得列入成本計價,造成現今教科書的價格比空白筆記本還便宜的荒謬現象。過去30年,政府也不編列預算價購這些教師用書和教學指引,硬要求業者自行吸收。
類此不合理的限制不少,像是私立學校學費凍漲,導致私校辦學品質難以提升,造成招生更加困難的惡性循環;另外近幾年的學生平安保險費凍漲,也造成保險業者無意願意承攬學生平安保險而屢屢流標的窘境。
政府財政有限,的確難以滿足所有社福條件,然而若希望鼓勵民間參與公共事務時,應有合理的定價與補助機制,同時建立務實的配套措施,才能讓業者能有長期穩定經營的條件,否則最後業者退場,問題還是由全民一起承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