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自主才能持續
依據教育部統計,近年來高中畢業生出國就讀大學的人數越來越多,這些學生出國留學的原因,有些是不適應國內升學競爭,但更多是對國內大學教育品質的不信任,想要擴展國際視野,提高自己的競爭力。
然而,許多學生到了國外大學就讀後才會發現,當留學生可不是件簡單的事,尤其稍具知名度的大學,不僅教授對課業的要求高,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用功程度都超過想像,學業壓力比台灣大多了!除了英文聽說能力造成的障礙,最讓學生吃足苦頭的,就是缺少自主學習的態度與方法,導致時間管理不佳,或者不知該怎麼安排學習?不少學生因而在大一或大二就被淘汰,無法順利完成學業。
造成這種現象,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來自於中學階段的學習模式。我們的學生習慣了在老師和家長的安排下,進行被動的、填鴨式的學習,學習的目的幾乎只為了考試和升學,學校課程往往已填滿各種學科知識的傳授和重複練習,放學後許多學生還要繼續到補習班上課。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消化吸收所學知識,更難有空間自主探索有興趣的學習主題,只能在大人的督促下,跟著學校或補習班安排的進度,應付一次次的測驗。等到上了大學,沒人安排進度,更沒人督促課業,就不知如何學習,甚至不想學習了!
我們說要培養終身學習的素養,實際上我們從制度設計、課程規畫到教學方法,卻總是背道而馳,不斷塞滿無趣的學習內容,只會削減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。十二年國教的課程概念已經調整,升學考試的題型也有很大轉變,需要中學階段的老師從觀念和方法上做出改變,真正建立素養導向的教學,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,才能讓學習有效持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