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最專業的教育集團
回到頂端

鐵人教育夢

李萬吉董事長的鐵人教育觀:鐵人精神不只是噱頭!快樂學習更不是口號!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教室裡。教育,是事業,更是畢生志業。本專欄收錄李萬吉先生針對教育和時事等相關議題,在報章專欄所撰寫的文章。


學習自主才能持續
閱讀更多

學習自主才能持續

依據教育部統計,近年來高中畢業生出國就讀大學的人數越來越多,這些學生出國留學的原因,有些是不適應國內升學競爭,但更多是對國內大學教育品質的不信任,想要擴展國際視野,提高自己的競爭力。

然而,許多學生到了國外大學就讀後才會發現,當留學生可不是件簡單的事,尤其稍具知名度的大學,不僅教授對課業的要求高,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用功程度都超過想像,學業壓力比台灣大多了!除了英文聽說能力造成的障礙,最讓學生吃足苦頭的,就是缺少自主學習的態度與方法,導致時間管理不佳,或者不知該怎麼安排學習?不少學生因而在大一或大二就被淘汰,無法順利完成學業。

造成這種現象,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來自於中學階段的學習模式。我們的學生習慣了在老師和家長的安排下,進行被動的、填鴨式的學習,學習的目的幾乎只為了考試和升學,學校課程往往已填滿各種學科知識的傳授和重複練習,放學後許多學生還要繼續到補習班上課。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消化吸收所學知識,更難有空間自主探索有興趣的學習主題,只能在大人的督促下,跟著學校或補習班安排的進度,應付一次次的測驗。等到上了大學,沒人安排進度,更沒人督促課業,就不知如何學習,甚至不想學習了!

我們說要培養終身學習的素養,實際上我們從制度設計、課程規畫到教學方法,卻總是背道而馳,不斷塞滿無趣的學習內容,只會削減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。十二年國教的課程概念已經調整,升學考試的題型也有很大轉變,需要中學階段的老師從觀念和方法上做出改變,真正建立素養導向的教學,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,才能讓學習有效持續。
刺激學習動機 不用急
閱讀更多

刺激學習動機 不用急

朋友的小孩自從有了手機後,成了追劇一族,朋友不想用強迫的手段制止,所以平時與孩子約法三章,規定只能利用假日空閒時間看劇。最近孩子放暑假,少了課業壓力,追劇的時間也跟著多了。儘管孩子也有安排閱讀與其他活動,但朋友還是擔心他越來越沉迷。

有天那孩子突然提出想要學吉他,朋友訝異地問了原因,才知是因為看到影片中吉他高手的神氣模樣,引起他的興趣。朋友高興地拿出家裡的舊吉他,教了幾個簡單的和弦和曲子,沒想到那孩子竟然就這樣抱著吉他斷斷續續彈了近二個小時。還說了一句:「這樣我就不會那麼想上網看影片了!」後來他們還報名了吉他課,打算利用暑假好好練個夠。

許多時候,孩子的學習就只是需要一個動機,在一個適當的時機,給他適當的刺激,引發孩子內心的好奇,讓他自己產生學習的渴望,效果通常比強迫或利誘孩子去學來得好。

這道理大家都懂,問題在每個孩子個性、喜好和身心發展不同,對學習的需求也不一樣。要找到那個適當的時機和刺激,需要用心觀察和耐心等待,而這往往是大人最容易忽略的部分。

多數孩子都被設定在相同的時間和模式之下,去學大人期待他們學會的事情。這種期待不僅在親子教育中常見,甚至可說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假設,才會在各種課程依照大人設定的「進度」來實施。

無論是家庭或學校,大人不太可能完全擺脫這樣的一致性期待,但我們至少要隨時提醒自己,面對不同孩子的學習狀況,要多留些空間和時間,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。只要能把握到那個引發學習的適當時機,推孩子一把,就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暑假作業 翻轉教育
閱讀更多

暑假作業 翻轉教育

學期進入尾聲,多數中小學已經完成期末考,許多學生已啟動暑假模式,準備好好放鬆,好好玩樂!學生經過100天的學期課程,承受相當程度的學習壓力後,的確需要適度的假期來喘口氣,調整一下身心。但若真的無所事事地放鬆2個月,很多孩子每天都睡到自然醒,整天與電視電玩為伴,恐怕只會讓學生意志消沉,更提不起勁迎接下一階段的學習。

然而對許多家長來說,孩子的暑期生活是個頭痛的問題。小學階段少有輔導課,幾乎都得靠家長安排,用心一點的家長會為孩子尋找適合的營隊或課程,但許多家長其實沒有那麼多心思和時間去規畫與陪伴,只好往安親班送,或者留給家中長輩照顧。

國高中學生雖有輔導課可以參加,但仍有許多空閒時間,他們又不太需要陪伴,家長若放任其自己找事做,可能2個月的假期一晃眼就過,白白浪費寶貴的光陰和精力。

對於學生的暑假,學校其實可以發揮更積極的功能。除了安排一些課程與活動讓部分學生參加外,還可以透過暑假作業的設計,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索學習機會。例如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由學校設定特定的主題,並提供適當的引導,讓孩子從生活環境有更多的認識,透過簡單的文字或圖案,繪製一份生活地圖。

較大一點的學生,則可以自己設定幾個主題,完成各種形式的小型探究。到了高中階段,甚至可以結合職涯探索,或發展成中大型的研究計畫。

再者,這些年中小學積極推動翻轉教育,希望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,但在平時既定的課程中往往受到許多限制,也擔心實施效果。若利用暑假來嘗試,應該能減少許多阻力,對學校來說也是一個進步的機會。
入學制度並非學習品質的關鍵
閱讀更多

入學制度並非學習品質的關鍵

針對大學招聯會提出的大學升學制度調整方向,台大日前大動作地表示不滿,批評寒假考試與二次分發讓學生無心於高三下的學業,減少考科更會降低學習的完整性,認為應該高三學完再考,考後再招。台大所提出的想法恐走回一試決定的老路,也背離了多元入學的精神,難怪會受到許多質疑。

多數人會同意現行考招制度確實影響高中三年級的學習樣態,尤其下學期。考試不考,學生就不想學,這也凸顯考試領導教學的嚴重性。然而,當我們想藉由改變考招制度來解決這個學習問題,等於又陷入讓考試引領教學的矛盾中。而且不斷在考招制度上打轉,反而忽視了更本質的學習問題。

在這整個制度的病態中,我們更該思考的問題是:何以學生錄取大學後就不想用心上課學習?是誰容許高三學生抱持這樣的態度到畢業?這顯然是偏差的教育目標產生的結果?

學生用功讀書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,是為了進入明星學校,當這個升學的目的達成了,讀書就變得不重要。更糟糕的是多數學校不思從課程改造以吸引學生學習下工夫,只能無奈的默許這個偏差現象持續下去,甚至助長了嚴重性。

另一方面,以那些頂尖的大學來說,擁有最多的資源和最好的名聲,根本不需擔心收不到好學生,無論從哪個管道錄取,理應都有足夠的學習能力。真正影響學生在大學的表現,並不是高三下學期的課程是否完整學習?而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態度。對此,若能像國外名校嚴謹把關學生學習成效,勇於淘汰打混的學生,相信學生的學習態度一定可以提升。

不要把學習態度偏差或學習成效低落都歸咎於入學制度,本著教育良知和專業,加強學校的教學品質、課程規畫和對學習者的要求,才是高中和大學應該一起努力的方向。
用引導和信任培養主動學習能力
閱讀更多

用引導和信任培養主動學習能力

前幾天台北市宣布要取消國小學生寒暑假作業的規定,讓寒暑假作業成了這幾天的熱門話題,贊成和反對聲音都有,其中不少教育界人士擔心如此會讓學生怠惰而影響學習,但若細看該新聞的原貌和相關報導,就會發現許多憂慮應該是多餘的。

其實教育局是停止適用「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」,並不代表學校「不能」要求學生做寒暑假作業,實際上許多縣市根本沒有訂定類似的要點,學校還是能依其教育專業來設計學生的寒暑假作業。所以關鍵並不在於是否有規定作業,而在於讓孩子做什麼樣的作業?

有些人質疑台灣的學生缺乏主動性,小學生更是沒有足夠能力來決定應該學什麼,放任讓學生自主,等於是放牛吃草。這的確有可能發生,但我們更應該思考,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孩子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能力?平常學期間的課程學生已沒什麼選擇,如果連寒暑假都不能放手讓孩子學習作主,要如何期待他們長大後會有主動學習的能力?

依照教育局的解釋,取消規定是希望能讓孩子自己決定寒暑假的學習內容,不需要讓每個人都做一樣的制式作業。這當中學校老師仍能發揮引導作用,甚至可以依照學生年齡和學習條件,設計不同的寒暑假作業選項,包括獎勵學生廣泛閱讀、請學生自行設定主題進行完整的探索,甚至提供學科練習給需要補救加強的學生也行。這才是進步開放的作法,也才符合適性多元的教育理想。

孩子可能會偷懶怠惰,也可能無法完全自主,但我們應該相信他們的潛力。只要老師和家長給予適當引導,讓孩子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項目,並定期關心他們的學習狀況,孩子的表現往往會超出我們想像。
給家長練習放手的機會
閱讀更多

給家長練習放手的機會

現代父母對孩子的呵護程度,常讓人覺得訝異和悲哀,小時候怕孩子跌倒受傷,不讓其隨意攀爬跑跳;孩子開始上學,不僅要照顧生活起居,還得用心安排各種學習;現在連大學都辦起親師座談會,讓家長把當孩子當中小學生看,不僅食衣住行放心不下,學習育樂也想插手安排。聽說有大學生被二一退學,父母還到學校幫學生求情,甚至責怪教授沒有督促學生讀書。

或許是少子化的影響,這類直升機父母愈來愈多,雖然常看到專家學者呼籲父母要學會放手,但問題仍日益嚴重,除了無奈於家長的教育觀念外,我們也該思考,學校教育是否也成了直升機父母的生產者?或者設置了許多停機坪來滿足這些父母?

早期學校是教育的強勢主導者,隨著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觀念興起,學校和家長理應成為夥伴關係。只是學校有時會過度配合家長要求,甚至放任家長過度溺愛孩子的行為而無作為,尤其遇到態度較強勢的怪獸家長,學校更常處於弱勢,只能忍氣吞聲配合。其他家長看在眼裡,也會擔心影響自己孩子的權益,進而跟著增加對孩子的保護程度。久而久之,家長就更不知如何放手。

學校很難直接改變家長的觀念和習慣,但仍應盡其教育的功能,除了平時建立明確的行為準則,訓練學生自我負責,並適度拒絕家長的干預。

課程上也可增加學生自主管理的機會,例如透過自主學習或探索課程,從小讓學生練習自己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。只要清楚地向家長表達教育目的,並做好規畫與配套措施,讓家長了解並感受到孩子的改變,相信多數家長會很樂意放手讓孩子成長。

從學習做欣賞者開始
閱讀更多

從學習做欣賞者開始

現代教育重視孩子的多元學習,許多父母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,會讓孩子從小學樂器,無論是透過坊間的家教及音樂教室,或參加學校辦理的音樂性社團,不管父母的出發點是為啟發孩子興趣,還是多累積未來的競爭力,能讓孩子多接觸音樂總是好事!

多數辦理類似樂器學習課程的學校或音樂教室,會定期舉辦不同形式的成果發表或展演會,主要目的除了給孩子有努力的目標,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成果,也作為績效檢核與宣傳的機會,更希望孩子透過彼此觀摩,學習他人的優點,也發現自己的不足。

然而在這些發表會中,常有台上孩子演出讓人感動,台下觀眾行徑令人搖頭的現象。例如放任孩子在台下聊天走動甚至嬉鬧,不僅干擾身旁的觀眾,甚至破壞錄影錄音的效果。再者,許多家長只關心自己孩子的演出,孩子上台時搶位子拍照錄影,孩子下台後就自顧聊天做自己的事,甚至提早將孩子帶離會場,這不僅剝奪讓孩子觀摩他人的機會,也不尊重其他表演者。

個人雖不會演奏樂器,但常受邀觀賞各種學生音樂演出,除非不得已,否則都會全程專心參與,以示對表演者的尊重。學樂器只是音樂教育的一部分,除了少數要發展為專業表演者,多數目的在透過樂器的練習,讓孩子增加對音樂的認識和欣賞能力,藉以陶冶心性,增加人文素養。因此培養孩子對音樂表演和對表演者的尊重,應是音樂學習過程中,不可少的素養。

好的演出需要好的觀眾配合,因為觀眾的回應也是完整表演的一部分,所以家長要孩子成為好的表演者前,都應該先讓孩子成為好的欣賞者。
學習不該因暑假中斷
閱讀更多

學習不該因暑假中斷

前2周新聞報導教育部打算規畫利用暑假實施所謂的「第三學期」課程,想作為補救教學或多元學習使用,此案雖還在規畫階段,無論是否可行,教育部能夠對課程有新的思維,是值得肯定的。

從學生的成長發展來看,學習應該是持續且多元的,在不同時間、不同地點,針對不同目的,以不同的方式進行。平常學期中的學習多集中在學科知識,且有較多的課業或考試壓力,沉重而無趣的學習讓多數學生期待著放寒暑假來「好好放鬆」。

然而到了寒暑假,若沒有特別安排或要求,除了少數樂於主動學習以外,相信大部分學生會把時間浪費在過多的睡眠、上網、電視和其他娛樂上,其實相當可惜。

家長們通常不願意孩子虛度光陰,除了學校輔導課以外,能力許可的會設法安排孩子參加營隊、補習班、才藝班等各種學習活動,但對於較偏鄉或弱勢家庭的孩子而言,並不見得能獲得這些學習機會,更糟的還可能因家長無力照顧,而在寒暑假時間沾染壞習慣或發生意外。

孩子其實不會討厭上學,他們討厭的是學校所安排的學習內容和方式。如果能透過學校妥適的規畫,利用暑假提供更多樣的學習活動,無論是知識的探索、才藝的練習、體能的加強或文化的體驗,只要課程設計得好,教學方式夠生動活潑,又可以和好朋友一起互動,對多數學生來說,應會比每天待在家來得有意思。

至於經費、師資和課程設計問題,除了尋求外部資源外,其實可以思考採用區域合作模式,分別設計不同主題的課程,讓學生跨校選擇。老師可因此增加校際交流和專業成長的機會,說不定還能因教學內容的轉換,重新找到教學樂趣和熱忱。
暑假 讓孩子自主學習
閱讀更多

暑假 讓孩子自主學習

學期結束,炎炎夏日伴隨著午後雷陣雨的暑假到來,雖然放假總是多數人期待的一件事,然而對不同年級、不同地區的孩子與家長,暑假可能有著不同的意義。

現代家庭父母都在工作的多,相對而言能陪著孩子過暑假的越來越少,因此孩子放暑假反而成了家長另一個傷腦筋的課題。偶而挪出一點時間帶孩子出遊,其他時間還是得做好規劃。否則放著孩子自己找事情做,孩子很可能就成天窩在家裡依賴著電腦電視磨時間。

那些一年後即將面臨升學考試挑戰的學生,通常暑假就會被要求進入備戰狀態,開始在書桌上堆疊各種參考書測驗本,並在大大小小的複習考中度過暑假。

儘管面對升學壓力必須如此,家長還是應該注意孩子的身心平衡發展,尤其足夠的休息和運動是非常重要的,當身心獲得適度的調劑放鬆,才能累積更多能量往前衝刺,否則一開始就把橡皮筋拉緊,到最後很容易就會疲乏的。

除了學校安排的輔導課以外,多數家長會讓孩子參加一些課外的學習課程,因此暑期總是各種夏令營和才藝班大熱門的時段。

父母在選擇這類課程時,最好能多考量孩子的興趣,才能為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和豐富的收穫,如果過度以「培養競爭力」作為選擇課程的考量,反而容易產生反效果,讓孩子暑假增加痛苦指數。

其實家長可以換個方式,從孩子感興趣的主題著手,一起討論學習方法和內容,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自己設定學習目標、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,而家長只要給予必要的支援協助,以及適度的目標達成獎勵。如此一來,暑假反而是培養孩子「自主學習」的大好機會。
給兒童「快樂學習」的幸福感
閱讀更多

給兒童「快樂學習」的幸福感

近幾年每到兒童節前夕,政府或民間單位就會發布有關兒童成長的調查報告,例如北高兩市所做的「兒童幸福指數」調查,都發現兒童的幸福感逐年攀升,但其中最讓兒童感到不快樂的原因,仍不外乎學校成績不理想、考試和作業太多。

幸福感本來就是主觀的,幸福的來源也是相對的。就像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,往往期待的是能三餐溫飽或安心上學,都市的孩子嚮往的卻可能是遊山玩水或放假休息。因此重點應該不在幸福指數的高低,而在於我們提供給不同年齡和區域的孩子的學習內容,少了甚麼?多了哪些?

其實許多原本樂於學習的小孩,長大後卻漸漸失去學習的動力,主要的原因就是無法得到學習的幸福感,而此幸福感則來自學習的標的、過程和成就。簡單來說,當孩子找到有興趣的事物,能在有趣的方式下學習,然後獲得滿足的成果,進而加深學習興趣,這種善的循環,就是學習的幸福感,也就是所謂的「快樂學習」。

這兩天,無論是上下課時間對調、兒童節當天不出作業、或舉辦各種活動慶祝兒童節,給孩子帶來的只是短暫的幸福感。兒童節過後,恐怕該寫的作業,該考的試,該補的習一樣都不會少,孩子只好再期待明年的兒童節,

我們常告訴孩子不要只有母親節才孝順媽媽,那我們能不能也讓孩子持續維持兒童節的幸福感呢?如果家長能多理解孩子的學習興趣,讓孩子「學的快樂」;老師能用更有效的方法教孩子,讓孩子能「快樂的學」,相信孩子的幸福感會破表!
 
最前頁 | 上一頁 | 下一頁 | 最末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