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沒有滿級分
最近大學學測成績出爐,今年考滿級分的人數比往年增加很多,各公私立明星高中的滿級分人數照例成為媒體關注的話題,接下來應該也會追蹤報導這些優秀的學生是如何學習?如何生活?彷彿這些人就是大家該效尤的目標,至於其他絕大多數學生的表現,就留給學校自己討論,而那些在「後標」以下的學生的學習問題,恐怕也沒有人會在意了。
古代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,如今雖已稍有淡化,但長期影響之下,我們仍處於「分數崇拜」的社會。對於特別會讀書、會考試的學生,總不自覺的認為那就是應該追求的目標。儘管分數只是檢視學習成果好壞,或是用來篩選人才的手段,不代表所有能力和資質,但那畢竟是最簡單直接的判斷依據,也最容易被當做學校的「績效」來比較。因此,追求滿分就成為許多學校的壓力和學生的夢靨。
曾聽朋友轉述,1位從小到大都在追求滿分和排名第1的學生,踏入職場後才知道現實工作和生活,根本沒有滿分這件事,因為太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,也沒有所謂完美的境界。他甚至後悔以前浪費太多時間在追求滿分和排名,這時也發現,許多同事在年輕時曾體驗過的生活,參加過多采多姿的活動,他都在追求成績的壓力下不得不捨棄掉了,進入社會後再也難以彌補學生時代的缺憾了。
人生有太多可能性,每個人都該有屬於自己的舞台,有時不完美也是一種精采。歷經人生重大轉折的台大教授郭瑞祥說:「人生從考完大學起,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。」事實上,就算科科都拿A,也僅代表在那當下贏得課業上的勝利,如果為此必須放棄更多其他的體驗和學習,甚至迷失了自己真正嚮往的方向,那就未必值得了!